流傳千年古方!知名醫學大師「靠喝一湯」活到102歲 首公開食譜「加4料」補元氣抗衰老

  • 2025-04-16 16:02

有一種「抗衰老煲湯古方」,被許多中醫肯定和認可,堪稱抗衰老的經典藥方。只要把「4味中藥」加進湯裡,強強聯合成抗衰絕配。不論是外在的皮膚,還是五臟六腑的健康,都能有效改善!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重症醫學科楊志旭醫師,在這個經典抗衰古方上,結合現代人的抗衰特點,給出了適合所有人和男女不同年齡的「4款家常抗衰煲湯方」,一起來看看!

在古代,醫療條件相對落後,人類的平均壽命並不長,但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卻活到了102歲,很多人都想知道,他的「長壽秘訣」到底是什麼?孫思邈對養生很在行,他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抗衰老方子《瓊玉膏》,被醫學名家李時珍推崇為「抗衰千古名方」,現代醫學也透過科學研究,論證了它的各種抗衰功效。《瓊玉膏》全方只有人蔘、茯苓、生地黃、白蜜4種藥材,卻透過巧妙搭配、發揮出很好的抗衰效果。

一、茯苓

脾臟失運化,就無法正常的吸收膠原蛋白,皮膚吸收不到足夠的膠原蛋白,就會變得粗糙,並且老化、出現皺紋,所以想要抗衰,補脾非常重要。茯苓有健脾的作用,能促進脾臟的運化與吸收,為五臟六腑提供更多氣血,延緩器官老化。另外,茯苓還可以促進代謝,提高皮膚中的羥脯氨酸含量,而羥脯氨酸含量是合成膠原蛋白、不可少的物質,所以,茯苓是一味抗衰非常好的中藥。

如果用茯苓煲湯抗衰,南北方用量稍有差異:

北方:一次用量建議15克左右。

南方:南方濕氣重,茯苓能去濕氣,建議煲湯時茯苓的用量稍微比北方多些,一次25克-30克左右‍

二、生地黃

人的衰老和疾病,大多數都跟腎功能減退有關。肝腎陰虛會導致腰膝酸軟、皮膚暗黃,呈現疲憊和老化的狀態。生地黃可以治療肝腎陰虛,對抗衰變、緩解皮膚的衰老,以及改善皮膚萎黃。現代醫學發現,一定濃度的生地黃,能夠延長黑腹果蠅的平均壽命和最高壽命,並且生地黃有延緩老化的作用。

三、人參+黃耆:強強聯合抗衰

在《瓊玉膏》中,還有人蔘和白蜜兩味中藥,但白蜜主要發揮黏合劑作用,而且含糖量高,因此可以用「黃耆」替換。人參補元氣,黃耆可以把人參大補的元氣、運送到各個臟器。現代研究也發現:人參+黃耆聯合應用,具有較好的抗衰老作用。所以,效果更好的抗老煲湯方就是:生地、茯苓、人參、黃耆。如果使用這4味藥材來煲湯,建議每味藥材的用量不超過15公克。

【做法】與雞、鴨等肉類一起煲湯即可。

【功效】人參大補元氣,生地涼血補血、補益腎水,茯苓健脾利濕、運化中焦,黃耆加強補氣功效。

【注意事項】南北方人群可依照所在地區,對劑量進行調整:

南方版:人參8公克,黃耆15公克,生地15公克,茯苓30公克。

北方版:人參10公克,黃耆15公克,生地15公克,茯苓15公克。 ‍

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重症醫學科楊志旭主任醫師,根據男女生理特徵、年齡特徵,在《瓊玉膏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,並分享不同人群的改良版,針對女性、男性、老年人都有適合的湯方。

1. 適合女性的抗衰煲湯方

女性要抗衰老,核心就是要肝腎同補,所以在基礎方加上兩味藥材:當歸和枸杞葉。當歸能走能守,入肝能養血活血,入脾經能生化補血,補而不滯,為補血之要藥。枸杞葉中的黃酮類物質,有顯著的清除自由基、抗氧化、抗衰老作用。

【做法】與雞、鴨等肉類一起煲湯即可。

【注意事項】南北方人群可依照所在地區,對劑量進行調整:

南方版:人參8公克,黃耆15公克,生地15公克,茯苓30公克,當歸15公克,枸杞葉適量。

北方版:人參10公克,黃耆15公克,生地15公克,茯苓15公克。當歸15公克,枸杞葉適量

2. 適合男性的抗衰煲湯方

男性工作壓力大,脾氣暴躁,熬夜多,日常應酬多,不少人也喜歡喝酒抽煙,這些都很容易傷陰,尤其耗傷肺胃之陰,陰虛、陰精不足,無法滋養身體,就容易衰老。所以男性抗衰老的核心是脾腎同補,主要在補氣。在抗衰方中加入沙參和天冬,這一對藥透過滋陰生津,使陰精充沛,流動到達全身各處,滋養脾胃、肺腎等五臟六腑,實現其延緩衰老的作用。

【做法】與雞、鴨等肉類一起煲湯即可。

【注意事項】南北方人群可依照所在地區,對劑量進行調整:

南方版:人參8克,黃耆15克,生地15克,茯苓30克,沙參15克,天冬15克,枸杞15克。

北方版:人參10克,黃耆15克,生地15克,茯苓15克,沙參15克,天冬15克,枸杞15克。 ‍

3. 適合老年人的抗衰煲湯方

針對老年人最重要、最核心的就是補腎氣,因為年紀大了,腎氣不足,腎陰腎陽虧虛,這是老化的根本原因。這時候可以加入三味藥材,肉蓯蓉、益智仁和熟地。這三味藥有補腎陽、固腎氣、溫脾陽、養血滋陰、補精益髓、滋補肝腎的作用,能夠潤腸、改善大腦認知,對於老年人抗衰老最合適。

【做法】與雞、鴨等肉類一起煲湯即可。

【注意事項】南北方人群可依照所在地區,對劑量進行調整:

南方版人參8克,黃耆15克,生地15克,茯苓30克,肉蓯蓉15克,益智仁15克,熟地15克。

北方版:人參10克,黃耆15克,生地15克,茯苓15克,肉蓯蓉15克,益智仁15克,熟地15克。

參考來源:騰訊網

Click to show more